高龄女性试管婴儿成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高龄女性试管,做好这四点可快速抱娃!
自从生育政策放开后,很多高龄姐妹蠢蠢欲动,都希望在生育能力消失殆尽前再生一个。而试管婴儿技术也成为了她们的首选助孕方式,但对于高龄女性来说,做试管婴儿最怕什么?是吃药?打针?还是疼痛呢?都是,但也不全是。
她们最担心的莫过于是,试管婴儿成功率低,可能面临反复失败。在这里也要明确一点,并非年轻女性一定能够一次成功,也并非高龄女性求子的道路就注定坎坷。
在橄榄树生命生殖中心,通过试管生育的高龄姐妹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
Q女士与先生结婚多年,2011年足月顺产生下女儿后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术,而后一直未避孕未孕。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再加上政策的开放,夫妇俩也动了要二孩的心思。考虑年龄因素与自身情况,去年9月份Q女士来到橄榄树生命生殖中心寻求试管婴儿助孕。经B超提示,Q女士左右卵巢窦卵泡分别为3-4个及5-6个,AMH1.99,性激素六项正常。结合患者情况(双侧输卵管已结扎),为其制定了拮抗剂促排卵方案。
Q女士积极配合罗医生,遵从医嘱按时服药,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与罗医生沟通,消除心中疑虑,促排前遵从医生建议适当运动等。
去年10月中旬,为Q女士取卵8枚,形成2枚可利用囊胚并为其移植,非常顺利的是,胚胎成功着床,并于今年5月底平安生下健康可爱的宝宝。
我们都知道,38岁在医学上已经属于高龄产妇范畴,Q女士之所以那么顺利,主要还是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1、选择合适的促排方案
促排是高龄试管的第一步,选择好方案是一切的基础。试管方案很多,到底哪种好,空口说无凭,我们用证据来说话。
来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比较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以及ppos方案,这三种方案用于超过35岁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比较妊娠结局。
结果发现,对于35周岁以上、刺激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从临床结局及费效比方面综合考虑,拮抗剂方案优于微刺激、PPOS,是比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也就是说,与长方案比较,拮抗剂促排卵方案在高龄妇女IVF助孕的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流产率,临床效果优于长方案。
所以,试管第一步选对促排方案,可以让您更省钱同时更有效率。
2、选择合适的囊胚进行移植
说到养囊或不养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毕竟这和我们的试管成功率息息相关。
那么,到底哪种成功率高,我们不能空口说,有文献对此做了研究,我们来看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24个周期,其中168个周期因促排取消周期、未获卵或受精失败,你没看错,高龄就是有这么多意外风险。选择第五天囊胚移植的有184个周期,第三天移植的为472个周期,你看看比例就知道很多高龄家庭确实为了降低风险选择第三天胚胎移植。
在这个试验中,有第三天胚胎符合养囊标准,但没有养囊,但她们的年龄、卵巢储备、获卵数均和养囊组没有差异,她们移植第三天胚胎的结果如何呢?
妊娠率:第三天25.1%,第五天31.5%,虽然有差异,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持续妊娠率:第三天13.3%,第五天24.4%,持续妊娠率显著降低
流产率:第三天47%,第五天22.4%,流产率显著提高。
这个文献告诉我们,胚胎评估后符合囊胚培养标准的高龄女性,进行囊胚培养和移植会带来显著的益处。
(优质囊胚)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背后的风险,有可能一个周期全军覆没,没有可移植的胚胎。
3、高龄要不要攒胚胎
很多姐妹非常纠结:
如果一次促排胚胎比较少,比如仅有一枚囊胚,会担心如果移植完不成功怎么办?但又觉得如果成功了,攒胚胎对身体有损耗,也会花费不菲,又该怎么办?
在杨冬梓教授的一篇关于高龄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分析中,她们认为对于>40岁的患者中,移植胚胎数为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这提示我们对于年龄≥40岁的高龄女性,在维持激素水平和内膜适宜厚度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冻融胚胎移植数以及移植优质胚胎数以提高胚胎着床率。
4、内膜准备方案好
查看了文献发现,很多都认为各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影响不大,但是针对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李华锋的研究比较典型。
他对失败两次以上高龄女性使用的是降调节+激素替代的内膜准备方案。在移植日达到了与单纯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排卵组(激素替代)和单纯男性因素或输卵管因素排卵组(自然周期)无差异的内膜容受性。
而最终的妊娠结局更让人兴奋,这三组妊娠结局没有统计学差异,要知道,这里包含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能够达到和普通患者一样的妊娠率有多难。
总之,在试管助孕路上如果你选对了,那么即便高龄,想要抱娃也没那么难。而且在试管过程中也有生殖医生为你把关,为你的试管之路保驾护航,所以高龄且想要通过试管助孕的各位姐妹可以放心了,为了好孕,我们一起加油!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侵删!资讯整理:试管婴儿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vf-8.com/show-7167.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站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