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爱因斯坦、甘地,或是每一个生活在大时代下的你我他,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全都可以追溯到卵子遇到精子后的缘起时刻!
而今天小橄榄要聊的就是这个时刻中的女主角——「卵子小姐」
1、卵子的闺房——“卵泡”
做过卵泡监测的你肯定见过B超监测图,里面有一个一个的黑圈圈,那些就是卵泡。
就是这个不仔细看会被错过的小点,成为了我们孕育新生命的起点。如果卵子质量出问题,就会出现医生常提到的宇宙黑洞级的问题—「胚胎发育潜能差」。无论是养囊失败、胚胎停止发育,甚至是胎停流产,都可能和卵子质量有关。
2、从微观世界探查卵子质量
让我们在胚胎培养师的带领下,一起穿过显微镜的镜头进入微观世界,走到卵子小姐姐的心灵深处,一探究竟吧!
首先,看看卵子的构造:年龄增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等,都会给卵子质量带来影响的因素。最终都会通过下面这三点,降低我们的卵子质量。
(1)独一无二的“二维码”
卵子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染色体基因。
所谓的繁衍、基因血缘的延续,靠的就是卵核中携带的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这是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密码,也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让很多姐妹委屈的是,自己和老公的「二维码」都没有问题,但为什么宝宝的「二维码」会出错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二维码」的生成过程太复杂了。「二维码」由23对染色体、两万到两万五个基因、31.6亿个DNA碱基对组成。
卵子受精过程中,来自妈妈的海量基因信息会和来自爸爸的信息进行拆分、重组,生成一个全新的、属于宝宝的「二维码」。想象一下这个计算量,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估计也要持续工作几个昼夜才能完成,更何况是小小一个卵细胞呢。也难怪染色体问题的发生,为什么那么不讲理了。
(2)“充电站”——线粒体
评判卵子质量好坏的第二个重要指征,就是线粒体。
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也被称为PowerHouse。
卵子受精和受精以后的分裂发育所需要的能量,都要靠线粒体提供。很多质量下降的卵子内部,线粒体减少,氧化自由基堆积,导致卵子的能量供应不足。又困又饿的卵子小姐,连维持生存都很艰难,哪有心情和精子先生“风花雪月”呢?
再次强调!受精卵中的「二维码」是夫妻双方一人一半,但线粒体则全部来自卵子!属于100%的母系遗传!因此,虽然受精的环节很重要,但是如果受精成功了,受精卵3-4天的路上停止发育,就与卵子老化和线粒体减少、细胞分裂能量不足有直接关系了。
(3)小棉袄——颗粒膜细胞
说完了两个核心因素,再来看会影响卵子质量的外围因素——围绕在卵子最外层的颗粒膜细胞。
当进行试管婴儿取卵手术时,胚胎师将卵子从卵泡液中吸取出来之后的第一个操作就是「拆弹」——也就是将颗粒膜细胞剥离掉。「脱了衣服」的卵子小姐姐才可以正式进入显微受精操作的环节。为了理解颗粒膜细胞和卵子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中间位置那个小小的圆球就是卵子,而外面围绕着它的气泡状物质就是颗粒膜细胞。我们按卵母细胞外围的颗粒膜细胞丰富程度,将卵子等级分为G1-G3。
事实证明,颗粒膜细胞越丰富,细胞受精率也会更高。不仅如此,颗粒膜细胞的丰富程度也会对试管过程卵母细胞的发展有着预后意义。老化卵子中的颗粒膜细胞明显减少,颗粒膜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降低。
会导致卵泡闭锁加剧,而这些变化都与移植后的着床率、妊娠率呈正相关。没有颗粒膜细胞的温暖怀抱,卵子小姐想要C位出道可是比登天还难!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改善上面这三点呢?
三代试管纠正错误“二维码”
卵子的二维码一旦生成是无法纠正的。但可以通过三代试管技术加以检测,筛选出那些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规避掉绝大部分「二维码错误」的问题。
为线粒体“加油”
卵子中线粒体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附着在线粒体内部的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
它就是辅酶Q10,是人体最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辅酶Q10的含量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庆幸的是,辅酶Q10是可以通过体外进行补充的。
科学家们经过临床研究,实锤了辅酶Q10对于提高生殖细胞活性的作用。于是辅酶Q10补充剂也就成为了像叶酸和复合维生素一样的备孕标配了。
除此之外,女性由于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给线粒体和卵子加油的抗氧化剂也建议服用。
提高颗粒膜细胞活性
外围颗粒膜细胞与卵子的关系就像葡萄肉与葡萄籽一样:如果葡萄肉萎缩了,那葡萄籽的孕育能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改善卵子质量重要的一步,就是增加颗粒膜细胞的数量。
如果卵子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提高卵子质量,争取在促排中获得多且质量优的可用卵子,这样试管成功率才更高哦!
最后,如果各位姐妹有其他相关的问题或需要试管助孕,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我们将用专业的技术,敬业的态度,职业的修养,高成功率的成绩,全身心助你成功怀孕!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侵删!资讯整理:试管婴儿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vf-8.com/show-1174.html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的诊断和治疗,本站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